1967 年2 月14 日,總統蔣中正先生召見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(本校國關中心前身)吳俊才主任,面示該所與國立政治大學合作籌辦本所,目的在於培養反共思想鬥爭的人才。1968 年秋,本所碩士班正式招生開課,成為全台第一個專門研究中國大陸的研究所,並由吳俊才主任兼任本所第一任所長。本所於1984 年成立博士班,開始培養研究中國大陸的高階人才。隨著時代變遷,本所逐漸轉型為學術研究單位。2001 年8 月起,本所與外交系、俄羅斯研究所共同隸屬於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。   本所所名指涉的「東亞」一詞,乃是中國大陸及其相鄰地區。故本所教學研究的範圍,係以中國大陸為主,再適度涵蓋其他周邊區域。在創所之初,本所發展以培養「共黨理論」、「國際共黨運動」和「中國大陸問題」之高級研究暨政策人才為主,以研究東亞地區之區域研究為輔。隨著中國大陸局勢與兩岸關係的演變,本所發展方向與研究重點也從早期的「匪情研究」轉變到今日的「中國研究」。   本所累積半世紀研究中國大陸的基礎,實為想駕馭「中國崛起」歷史巨浪的學子們的最佳學習園地。為因應國際中國研究學界的轉變,現階段本所更加強調社會科學的訓練,結合多元的議題與研究途徑,並以實地田野調查等不同方法理解中國大陸,以期培育具備專業分析能力和國際視野的「中國研究」暨「兩岸公共事務」人才。  

課程理念規劃

  本所以區域研究(中國大陸研究)訓練為主,專業學科(政治學、社會學、經濟學等)訓練為輔。為達成本所的發展目標,本所於108學年起將實施新的修業與課程規定,主要課程結構分為下列三大類:   1.基礎課程 (1)院級基礎課程:必修三門課—「研究方法」、「國際關係理論」以及「政治經濟學」。 2.中國大陸研究的應用課程(所級核心課程五選三):本所配合中國大陸各領域發展和現勢需要,開授多門核心選修課程,內容涵蓋:經濟發展、政治轉型、社會變遷、兩岸關係以及東南亞研究等。課程種類之多元與豐富,在台灣相關系所中首屈一指。期望同學從中可對中國大陸各方面的發展與問題,有一通盤性的了解。 3.社會科學的重點學科專業課程(一般選修或外所課程):本所利用政治大學作為全國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的頂尖學府的優勢,經由合開課程、合聘教師,以及推薦課程的方式,開授其他進階的中國大陸專題課程,同時鼓勵同學選修校內優質的社會科學課程,期以強化其自身研究領域的社科理論知識與運用能力。 

修業規則

一、畢業學分規定:   1. 修滿30個畢業學分;   2. 博士班開設的 5門核心課程中,至少修習其中 3門。 二、其他畢業規定:   1. 通過 2科學科考試;   2. 通過英語能力檢測;   3. 通過畢業期刊著作要求(積分制); 三、學位論文考試流程:學生通過2科學科考試後,始得依下列程序進行學位論文。   1.所內論文題目預報:由所內進行審查,審查通過後,學生始能與擬定指導教授討論並徵求其同意。   2.正式論文題目申報:於所內論文題目預報完成後,依校規定送交指導教授名單及論文題目。   3.論文計劃審查:學生於提交指導教授名單及論文題目後,經指導教授同意,得著手撰寫論文計劃審查,並進行論文計劃審查。   4.研究學位考試:論文計劃審查通過六個月後,始得經指導教授之同意,申請學位考試。

課程地圖發展歷程

98年12月2日所務會議通過; 99年1月22日院課程委員會通過; 100年10月13日第1次所務會議通過; 100年11月14日院課程委員會通過; 106年6月5日所務會議確認 106年11月8日所務會議確認 107年6月5日所務會議確認 107年11月13日所務會議確認 107年11月13日所務會議確認 108年3月6日所課程委員會通過 108年11月28日所務會議確認 109年6月1日所務會議確認 109年10月28日所務會議確認 110年5月28日所務會議確認 110年11月26日所務會議確認 111年5月24日所務會議確認 111年11月28日所務會議確認 112年5月24日所務會議確認 112年10月16日所務會議確認

校、系核心能力連結表

下載

Ne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