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

課程

學年/學期 Academic Year/Semester 100 學年 第 2 學期
課程名稱 Course Name
041045-001
(中 Ch.)旅行:文學與影像
(英 Eng.)Travel:Literature and Visual Arts
授課教師 Instructor 胡錦媛
通識類別 Type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人文通識
修別 Type of Credit 群修 學分數No. of Credits 2.0
備註 Note
第一堂課未出席學生,註銷選課資格
課程目標 Course objectives
***在21世紀全球化的今日,旅行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,而是一種生活與存在的方式。藉由「旅行」在文學與影像媒體的呈現,本課程探討旅行如何創造空間、形成意義並建構個人/集體認同與文化想像。
本課程以符號學、女性主義、空間與認同論述等理論為基礎架構,配合文學與影像文本進行實例分析,目標在提昇人文精神與文化批判能力,並進而建立多元文化觀。
課程大綱 Course Description
I.旅行經濟學 (economy of travel)
II.跨越疆界:空間與性別
III.「成為女人」(“Becoming-woman”)
A. 《歐蘭朵:一則傳記》(Orlando: A Biography, by Virginia Woolf)
B. 《美麗佳人歐蘭朵》(Orlando, by Sally Potter)
IV.靜止旅行 (sedentary travel) & 遊牧旅行 (nomadic travel)
《印度之旅》中的兩種旅行
V.與異己相逢
A.對話論 (M. Bakhtin)
B.“The Self and the Other” (Jacques Lacan)
C.“Becoming-other” (Deleuze and Guattari)
VI.女性旅行
A.〈歐蘭朵遊記〉
B.《印度之旅》:1. Adela Quested; 2. Mrs. Moore
3. The Unspeakable Limits of Rape
C.〈臺灣當代旅行文學〉
VII.悅納異己 (hospitality)
A.《奧德賽》(The Odyssey)
B.《印度之旅》(A Passage to India)
C.〈臺灣當代旅行文學〉
VIII.旅行攝影:柯錫杰 vs 席慕蓉

IX.理論與實例:個人旅行與旅行攝影經驗 (I)

X.理論與實例:個人旅行與旅行攝影經驗 (II)
教學方式 Teaching approach
教學方式
1. 教師講解與師生討論並重;學生必須積極參與討論。
2. 以多媒體輔助教學;文本敘事與影像閱讀鑑賞並重。
3. 學生必須於課前研讀上課教材,於課堂中勇於發問,表達看法。
每週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【請詳述每週課程內容/授課方式與學生預習內容/學習活動/課後作業】
Tentative Syllabus
Feb. 23: 課程介紹

March 1: 旅行經濟學 (economy of travel)
影片探討 (video-viewing):《美麗佳人歐蘭朵》(Orlando, by Sally Potter)

March 8: 敘事探討:《美麗佳人歐蘭朵》(Orlando)
〈旅行隱喻:《歐蘭朵》〉(17頁講義);「旅行經濟學」(in〈臺灣當代旅行文學〉)

March 15: 旅行攝影:柯錫杰 vs 席慕蓉 vs 蕭紫菡 vs失焦的影像
「理論與實例」示範展演

March 22: 影片探討 (video-viewing):《印度之旅》(A Passage to India, by David Lean) (I)

March 29: 影片探討 (video-viewing):《印度之旅》(A Passage to India, by David Lean) (II)

April 5: National Holiday

April 12: 靜止旅行 (sedentary travel) & 遊牧旅行 (nomadic travel)
敘事探討:《印度之旅》(I)
〈不/可能的主人/客人:《印度之旅》中的待客之道〉(25頁講義)

April 19: 靜止旅行 (sedentary travel) & 遊牧旅行 (nomadic travel)
敘事探討:《印度之旅》(II)

April 26: 靜止旅行 (sedentary travel) & 遊牧旅行 (nomadic travel)
敘事探討:《印度之旅》(III)
他者;對話論 (M. Bakhtin)
“The Self and the Other” (Jacques Lacan)
「與他者相逢」
「成為他者」(becoming-other):

May 3: 返鄉敘事:奧德賽15年返鄉之旅
影片探討 (video-viewing):《奧德賽》(The Odyssey) (I)

May 10: 1. 返鄉敘事:奧德賽15年返鄉之旅
影片探討 (video-viewing):《奧德賽》(The Odyssey) (II)
2. 臺灣當代旅行文學中缺席的返鄉敘事
「旅行經濟學」、「與他者相遇」in〈臺灣當代旅行文學〉(17頁講義)
3. 期中考 (take home) 作業 due

May 17: Founder’s Day

May 24:「成為他者」(becoming other)
影片探討 (video-viewing):《極光追殺令》(Dark City, by Frank Lauria)

May 31: 敘事探討:《極光追殺令》
1. 旅行與記憶載體:(a)《看不見的城市》(伊塔羅‧卡爾維諾) (4頁講義)
(b)《論攝影》(宋塔克) (2頁講義)
2. 旅行記號學:劉維公。〈符號化的旅遊與旅遊的終結〉(2頁講義)
3. 旅行倫理學: 同存結構;悅納他者;「成為他者」(becoming-other)

June 7: 理論與實例:個人旅行計畫與旅行攝影經驗 (I)

June 14: 理論與實例:個人旅行計畫與旅行攝影經驗 (II)

June 21: 期末考 (open book)
評量工具與策略、評分標準 Evaluation Criteria
課程要求/評分標準:
1. 期中考 (旅行經驗報告, power point 或文字書寫):35%
2. 期末考 ("open-book"):35%
3. 「旅行上課手記」寫作:15%
4. 出席與參與:15% (無故缺席(含)三次以上將喪失參加期中考與期末考資格)
教學助理基本資料 Teaching assistant tasks
上課前(1):上網路、圖書館收集與課程相關之資料,並加以整理。
上課前(2):製作以下數種 powerpoint: (a) 本學期之課程大綱、上課進度;
(b) 每星期之上課綱要;
(c) 每星期上課之注意事項。
上課前(3):於學期最後三週接收並整理學生所寄送之「個人旅行與攝影經驗」powerpoint作業。
上課前/中/後(1):參與並輔導學生之分組討論。
上課前/中/後(2):輔導有特殊狀況的學生、給予建議。
下課後(1):每星期上完課後,以e-mail通知當天缺席之學生,要求學生與授課教師面談。
下課後(2):整理下週上課注意事項或當週上課補充事項,以e-mail通知學生。
指定/參考書目 Textbook & references
(為維護智慧財產權,請務必使用正版書籍)
上課用書 (available at 政大書廊 指南路二段42號,across Hangtan)
(1)小說:E. M. Foster. A Passage to India.
(2)講義:Coursepack prepared by the teacher.

參考用書 (reserved in 圖書館流通櫃台):
吳爾芙。《美麗佳人歐蘭朵》。台北:幼獅文化事業公司,1993。
伊塔羅‧卡爾維諾。《看不見的城市》。台北:時報文化出版,1993。
佛斯特。《印度之旅》。陳蒼多 & 張平男譯。台北:桂冠,2005。
胡錦媛。主編。《臺灣當代旅行文選》。台北:二魚文化出版,2004。
課程相關連結 Course related links
http://blog.chinatimes.com/fchang/category/0.html
本課程附件 Course attachments
N/A
課程進行中,是否禁止使用智慧型手機、平板等隨身設備。

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



 
學生自評核心能力填答率: 67.09% (53/79)
能力項目說明:
A.專業知能 B.跨領域知能
C.獨立思考 D.創新能力
E.自省能力 F.溝通表達能力
G.公民素養 H.人文及環境關懷
I.團隊合作能力 J.領導力
K.國際觀 L.終身學習能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