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課程地圖目的在於提供學生清晰明確的學習路徑:
- 透過課程地圖的整體性規劃,建構以能力為導向的課程,並藉由通識教育及專業系所提供之正 式和非正式課程,培養學生達成屬於政大人之核心能力。
- 課程地圖的導引除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外,更能落實學生適性發展。
二、課程地圖對於不同對象,具有不同意義:
- 對學生:課程地圖能夠協助規劃、組織、整合其所修之課程與學程。
- 對教師:課程地圖能讓教師清楚明白自己教授的課程(領域)與其他課程間的關聯性,找出課程的相對位置;可在該課程中突顯其專業性,並選擇更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教材。
- 對課程規劃者:課程地圖的導引及建構過程,能讓課程規劃者檢視現有課程,並針對未來需求規劃新興課程,讓開出來的課確實符合學生、社會所需。
- 教育理念明確化:確立核心能力,重新檢視教育理念、教育目標,使得課程規劃有明確的依歸。
- 促進不同領域交流對話:促進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之交流對話,並發展跨領域學習的機制,提供學生更多元的學習管道。
- 強化學生學習成效:透過課程改革以及提供豐富學校資源,學生可以明確規劃自己的修課路徑,提升學習成效。
- 提升教師教學品質:透過課程地圖的建置,可讓教師重新檢視過去授課的規劃方向,使其課程更符合學校教育目標、核心能力之期待,具體提升教學品質。
- 改善課程結構內容:透過核心能力及學生基本能力指標之建構,確立明確的課程目標,改善課程結構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