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學程以「亞際文化」作為重新理解世界史與全球文化的參照主軸,利用台灣聯大系統四校(清華大學、陽明交通大學、中央大學、政治大學)文化研究團隊人才所集中凸顯的重點研究優勢,以五大研究專題作為課群規劃之方向,以探討亞際文化在全球脈絡下的意義 文化研究是國際學術之顯學,本學程的規劃設計以此跨領域、跨國構想作為框架,以跨文化的比較觀點,將台灣-東亞-亞洲放置於全球脈絡之內探討,並以台灣與亞洲之歷史關係網絡作為學術資源腹地,以亞洲作為立足於國際學術以及文化交流之樞紐位置,進行文化研究之課程規劃。以具有前瞻性與彈性學制的原則,整合跨校教學資源,立基五大跨領域課程:(一)批判理論與亞洲現代性、(二)當代思潮與社會運動、(三)性/別研究、(四)視覺文化、(五)媒體與文化治理。以共同議題結合中文、台文、外文、歷史、哲學、社會、藝術等不同領域之研究專長,共同合作推出系統性的課程規劃

課程理念規劃

本學群建構於跨國、跨校、跨學院、與跨領域的基礎,它的基本理念來自歐盟倡導之「媒體與文化治理」概念,這個概念整合文化政策與文化經濟,它的目標是建立文化多樣性、宣揚文化政策、促進文化創意、以及善用文化智慧財產。 將此概念放入政大的學術研究環境,正好可以彰顯政大各個學院與跨領域學程的相關特色。例如外語學院有多種語言與文化的課程、文學院則有文學與歷史的課程、社科院開設政治經濟與族群議題等課程、以及傳播學院有國際傳播與流行文化等課程。 另一方面,透過上述來自政大各學院的師資與課程的浥注,本學程的主體定位,可以更寬廣地列出四大主題,分別是:歷史記憶、視覺藝術、區域整合、國際傳播。這四大主題背後可開設的課程,皆為現有學程課程與本校各學院課程,足以提供。 本學群將彙整上述學院所提供之多樣課程,做為學程學生的選修課。再加上本學程與國際上的連結,可以引進來自國外的師資,至政大授課或合授,辦理講座、專題演講或工作坊,以及開設暑期密集學分班等方式,達到國際學術交流的目的,以及引進國際最新趨勢的研究課題。 本學程預期以「媒體與文化治理」為政大學程規劃方向,不但可培養未來新媒體平台和數位文化產業的領導人才,可用媒體科技提升文化產業創意和品質,也為衍生的數位文化經濟活動進軍亞太、國際市場做準備。

修業規則

政大亞際學程研究生(以下簡稱研究生)除論文外須修滿 24 學分方可畢業,包括: 必修課 3 學分、核心類課程 3 學分、「媒體與文化治理」專業領域選修課程至少 9 學分、自由選修 9 學分。選修本學程以外課程,納入畢業學分計算以9學分為上限。 (1) 必修課「亞際文化研究導論」( 3 學分):由台聯大亞際各校輪流開課,於每學期初公布為準。開課資訊詳見當學期課表,或洽系所助教。 核心類課程(3學分):自本學程認定之核心類課程中至少須修畢3學分,超修部分得列為選修學分。 (2) 「媒體與文化治理」專業領域選修(9 學分):研究生應修習「媒體與文化治理」專業領域選修課程至少 9 學分。超修部分得列為自由選修學分。 (3) 自由選修(9 學分):選修本學程以外課程,納入畢業學分計算以 9 學分為上限。

課程地圖發展歷程

經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____次系所務會議(或課程委員會)及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____次院課程委員會通過

New